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新闻动态
 
新闻搜索
 
 
新闻正文
人物观察:张艺谋网络形象评估报告
作者:    发布于:2016-08-03 21:42:09    文字:【】【】【

  一、舆情综述

  张艺谋,“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电影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经创作出《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等经典作品。但自从2002年《英雄》上映之后,公众对张艺谋的批评声就一直没有断过。2002年,对于张艺谋来说是转折的一年,以《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一个都不能少》等为代表的文艺片成为过去式,张艺谋转型成为商业片导演。转型后,他执导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及《金陵十三钗》先后刷新了中国电影票房纪录,但同时,“仅仅追求艺术表现上的绚丽”、“真实、打动人心的东西少了”、“不知道想表达什么”的评价也铺展而来。

  近年来,张艺谋也因“超生门”和“集资房”身陷舆情漩涡。2013年5月,张艺谋陷入“超生”风波,有媒体曝光张艺谋与无锡女子陈婷在当地生有3名子女,还称他与其他女子也有染,至少“是七个孩子的爹”。江苏省计生委、无锡市计生委当时就此事曾分别做出回应,而张艺谋本人在半年多时间里从未有过正式回应,此事引发外界争议不断。2014年1月,张艺谋夫妇向无锡滨湖区计生局缴纳计划外生育费及社会抚养费7487854元,事情至此告一段落。

  2016年7月,张艺谋以“无房户”身份申请单位146平米集资房,再次引发网络热议,网民质疑焦点集中于张艺谋的“退休职工”身份、“无房户”以及长期不上班是否属于“吃空饷”等。19日,广西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广西电影制片厂)负责人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张艺谋属该公司退休职工,此前作为国家企事业单位正式职工,享受购买福利房政策合法、正当。广西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回应后,舆论反思集中于艺术工作者的管理和住房保障制度方面,针对张艺谋本人的批评相较于“超生门”明显减少,不少网民反问键盘侠,“人家按政策交了巨额超生费,为什么不能按政策合法享受福利房呢?”

  2006年以后,舆论场有关张艺谋的报道超过百万条。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双微舆论场对张艺谋的关注度渐趋增加,且网民参与讨论的欲望较高,在“超生门”和“集资房”两件舆情事件中均踊跃发声。此外,数据显示,网络媒体报道中涉及张艺谋和张伟平“二张分手”的较多。

  有关媒体评论和网友观点倾向,则集中于其作品、个人生活、“超生门”和“集资房”两起舆情事件上,比起网友的“喧哗吵闹”,媒体评论则更为冷静,善于发掘事件深层原因,当然,也不可否定网民中的“智识群体”,能够客观冷静地独立思考,而非被舆论裹挟。

  二、整体传播情况

  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以及网络舆论场的渐趋成熟,2008年以来,张艺谋的相关事件迅速进入公众视线,并成为坊间谈资。尤其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的“超生门”事件,使得张艺谋首度陷入真正意义上的舆情漩涡,“超生”事件被曝光后,政务微博、媒体微博等高度关注,张艺谋则始终处于“沉默”的状态,公众和媒体在长期得不到回应的状态下,“话语权”“监督权”逐渐失衡,从而造成了该事件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

  从江苏省计生委回应张艺谋确实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到张艺谋携妻接受专访确认超生属实并向社会公开致歉再到“艺谋工作室”透露张艺谋认错认罚正接受调查,时隔近7个月的时间。2014年1月,张艺谋夫妇向无锡滨湖区计生局缴纳计划外生育费及社会抚养费7487854元,事情至此告一段落。

  对此,新华社曾评,“张艺谋超生是名人超生中登峰造极的一例,但绝不是个案。不管是计生委的装聋作哑,还是张艺谋的处处躲避,纸终究包不住火,名人特权也终究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或许张艺谋们不怕政府罚款,但难以面对的是社会的指责,更无颜面对的是自家孩子被压榨的成长空间”。

  2016年7月,张艺谋以无房户身份在广西南宁市申请集资房一事引发网络热议。7月19日,广西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张艺谋属该公司退休职工,此前作为国家企事业单位正式职工,享受购买福利房政策合法、正当。针对此事,《京华时报》评论指出,“以过去事业单位的办法管理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张艺谋这样级别的大导演,显得非常落伍。而且,与过去的管理体制配套的住房保障制度,也该改改了”。

  (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1、媒体关注度整体走势

  据“人民在线综合管理系统”数据显示,以“张艺谋”为检索关键词,2006年以来,其在各个平台的关注度存在明显差异。2014年以前,网络媒体报道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2014年到2015年间,网络媒体报道数量骤然升高,由2.7万的报道量蹿升至19.4万次,达到峰值。2015年数据稍有回落,2016年上半年数据还处于增长状态。

  表:“张艺谋”各平台转载情况

  

  那么,2014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整理发现,2014年的相关新闻报道,约有60%与其作品和个人成就相关。其中,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剧情文艺电影《归来》的上映,获得3亿票房的同时带来好口碑,约占统计的19%。因影片《三枪拍案惊奇》收益分配问题,导演张艺谋起诉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索要收益1500万元,引发媒体高度关注,相关报道约占统计的16%。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宣传片由张艺谋担任总导演,收获好口碑,相关报道约占统计的12%。其余文章多与其执导的奇幻电影《长城》相关,演员和剧情都是媒体的报道重点,约占统计的13%。另有35%的文章与其家庭生活和娱乐花边相关,对妻子和孩子的报道数量约占25%,另外10%的文章与综艺圈的花边报道相关。此外,还有5%的文章与“超生”相关,也系张艺谋首次大规模被卷入舆情漩涡。

  (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2、文章报道关键词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通过抓取2006年至2016年间标题中含有“张艺谋”的新闻报道16908条,并对此进行了整理分析。通过对上述16908篇文章进行词频技术手段分析,发现相关报道中,“张艺谋”、“张伟平”、“新画面影业”、“周晓枫”关键词的权值极高,就张艺谋舆论场整体印象而言,“二张分手”话题持续时间长达四年之久,媒体关注度持续升高。

  (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3、微博印象

  通过检索“张艺谋”的微博整体印象发现,“巩俐”、 “陈道明”、“归来”、“长城”等均与其个人成就及作品相关;而“陈婷”、“无锡”、“超生”、“计划生育”等印象词汇则与其身陷超生舆情漩涡相关。关于“张艺谋 超生”,“计生委”、“陈婷”、“罚款”、“计生局”、“计划生育”等均系网民讨论的关键词。此外,近日张艺谋买集资房惹争议事件的相关关键词未进入整体印象,该事件还未经历完整的舆情周期。但关于其申请集资房,微博印象中“广西”、“申购”、“无房户”、“单位”、“回应”、“福利房”关键词等均系网民讨论重点,尤其是“权利”、“正当”、“合法”等关键词,明确地体现了网民的观点倾向。

  (来源:微博印象)

  三、媒体评论

  (一)境内报道情况

  关于“超生门”:

  1.相关责任部门一再沉默不作为

  人民网《张艺谋超生被罚,相关部门还有什么责任》曾评,地方部门在超生事件上与民意虚与委蛇的情节,疑似迟作为、不作为。面对公共监督,为何一次次不敢说、不肯说、不愿说--难言之隐究竟在哪里?新京报在《张艺谋超生莫把特权当权利》中也提到,如果不是媒体率先曝光张艺谋超生,当地计生部门恐怕还在“装睡”。在舆论紧逼下,该计生委一度似乎要以“找不到张艺谋”收场,结果闹得全国多家媒体登出“寻人启事”。这已让人质疑:为什么这么大名鼎鼎的导演,会“找不到”呢?其他公民超生,会以“找不到人”结案吗?张艺谋的超生处理延宕至今,能体现执法的公平性吗?

  2.公众人物需起表率作用

  中国法院网发表王维永《张艺谋超生受罚无需大惊小怪》说,而今所谓“名人”,有些很难与“有声望的人”划等号,有的演几场戏、唱几首歌就被冠之为名人。中国的所谓“名人”效应,事实上早已出现极不正常的“爬高速度”,很多问题都出在名人身上,名人作为“有声望的人”,像张艺谋这种名导,应当带头遵守法律,提高道德修养,给普通公民作出表率。

  3.计生政策面前无特权 社会公平正义不容损伤

  新华网在《张艺谋就超生道歉被批诚意不足》中说,在“超生”这件事上,张艺谋的做法毫无疑问是在挑战国策。虽然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并不是第一次遭遇嘲讽与抵触,但毕竟它仍然是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法律红线。法律对任何公民都应一视同仁,而不能因身份、财富而异,这是法律正当性的基础。莫把特权当权利,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也别推到舆论监督的头上。

  《羊城晚报》评论文章《张艺谋超生传闻刺痛了追求公平之心》指出,“名望也是一种特权。在过去,有些名望是特别通行证;在现在,有些名望仍然是通行证,有些名望则成为枷锁。这又造成新的不公。社会不公把人分成三六九等,造成了同人不同待遇,同事不同结果。不公是民怨的孵化器,最后使特权享受者成为千人所指万众怒视的靶标。张艺谋的超生传闻被人紧盯不放,就是因为它深深刺痛了人们追求公平的拳拳之心”。

  关于“集资房”:

  1.网民焦虑的原因

  中国网文章《张艺谋申请集资建房,怎么了?》认为网民这种复杂的情绪,源于信息不对称,但其背后其实也隐藏着真实的诉求和议题--福利房还应不应该有?福利房该分给谁?这才是如今关于福利房的舆论关注点。

  南方网也发表了看法,《张艺谋分房,历史福利引发的现实焦虑》一文指出,从历史上看,张艺谋当然有自己分福利房的权利;但从现实来讲,为何这些“好事”都让名人一点不落地享受了,普通人却根本难以染指呢?当福利分配也成了“看人下菜”,叫人怎能不焦虑呢?

  2.深挖问题的根本

  红网评论文章《张艺谋购集资房的真问题是“国有”身份的特权》指出,这里的真正问题是什么?是该地区申购规定歪曲了集资房的根本目的,罔顾了国家推出集资房的政策初衷。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虽然国家没有明确地规定集资房民企不能参与,但现实中的集资房往往是由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发起的。这意味着,集资房实际上异化为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的福利,成了“国有”这一身份的特权。而支撑这一特权的,则是国有资源。为此,符合申购条件的回应不仅不能让这一事件显得合理合法合情,反而使其更不合理;不仅不能解答疑问,反而凸显出更严重的问题。拷问不能就此止步。

  《深圳晚报》评论员在《凭什么张艺谋就不能买廉价集资房》同样认为这事有说不过去的地方,2000年分的房子,房产证至今才有着落,整整16年。优秀人才福利落实过程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政策制度存在瑕疵?还是相关部门工作不到位?这些才是真正值得追问的问题。

  《京华时报》文章《张艺谋申请集资房,到底哪里不对》也指出, 以过去事业单位的办法管理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张艺谋这样级别的大导演,显得非常落伍。而且,与过去的管理体制配套的住房保障制度,也该改改了。“四不像”打政策擦边球的单位集资建房,也应该逐步走向市场化,或者并入住房保障体系。

  3.名人正当权益应保护

  华龙网《张艺谋购集资房遭疑 名人正当权益应保护》一文指出,对名人、明星的公德和私德有较高的要求,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也有必要承接舆论的监督。但在涉及个人隐私尤其是个人权利的时候,公众也要把他们当成寻常人来看待。名人、明星的个人权利,和老百姓的个人权利,没有任何差别,不要因为名声、财富的多寡而区别对待,用两套标准来衡量。用同样功利的逻辑反推:如果名人、明星的个人权利都得不到保护,那么普通人的个人权利受侵害时,你觉得会更容易得到公正的对待吗? 

  (二)境外报道情况

  1.危机公关出昏招 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关于“超生门”,澳大利亚《时代报》称,张艺谋在认错认罚之余,又通过其工作室发表声明,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给自己贴上了“爱国”的标签,“原本张艺谋的遭遇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如果他让孩子生在美国,就能规避计生,很多富人名人都这么干--这是中国社会的现实疮疤。但更多的中国网友对张艺谋意在转移视线的危机公关嗤之以鼻,张艺谋令人难以理解的逻辑使得'超生门'变成了一幕肥皂剧。”《澳门日报》则援引新华社评论称,“法律在他心中的分量轻于鸿毛”,更称大陆网友完全不领情,“这到底是在道歉,还是以道歉之名兴师问罪、开脱罪责?”

  2.作品迎合西方受众 被批“自我他者化”

  有关其作品,香港《亚洲周刊》刊载文章《张艺谋与自我他者化》,批判张艺谋的“价值取向”。文章指出,当前,一些亚洲艺术家为了成名或者在国际上得到广泛注意,转而面向西方受众进行创作,刻意迎合西方评论界的审美标准。这种“自我他者化”的倾向在张艺谋的电影中越来越明显。成名后的张艺谋急于拍大片逢迎西方的评论界和电影观众,直至《金陵十三钗》终于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

  四、网友评论

  张艺谋个人网络形象在舆论场有较大范围的讨论,通过抓取舆论场中典型评论200条,并对其进行分类,发现这些讨论主要集中在奥运会、超生、集资房、感情生活、电影、张艺谋与张伟平六个方面。

  1.超生

  本次网友观点统计中,张艺谋超生事件形成的舆论现象令人深思,网民们从一开始的穷追猛打到后来演变成同情、理解,归根结底此事件折射的是百姓对特权的不满,对社会公平公正的监督。

  石述思:张艺谋夫妇超生被重罚748万多,引爆对计生国策的热议和罚款去向的揣测,成守法和人道PK,大谬啊,这是一个爱国主义现实教材啊,您想,像张老师这么世界闻名的大导演,只要像其他知名艺人那样将老婆派到美国多生孩子,就妥了。

  马云呼吁放过张艺谋,张艺谋是名人,但他也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一个父亲。喜爱孩子,想有多几个孩子这是很多父母的真实想法,无可厚非。超生是个错,但不是犯罪,他道歉了,罚款了,还依然被穷追猛批。任何一个父亲都会为孩子忍受屈辱,但我们不能让一个父亲失去尊严。

  凤凰卫视主播吴小莉强调,每个人都要遵守法律,但有时某事在人情和法律上要找到平衡点,既然已有裁定,那社会应该给予宽容。事件的发生,不能因为主角是张艺谋就放大它,也不能因主角不是张艺谋就缩小它,而要把张艺谋还原成普通公民,平和合理地对待这件事情。

  网友“陈荣生”:公众声讨的并不是超生问题,只是向特权发起的挑战!一个人不能因为有所成就,认识的达官显贵多一点就能够享受特权,免于处罚。

  2.集资房

  在张艺谋申请集资房事件上,大多数网友表示理解;但也有网友认为张艺谋应该把这个机会让给更有需要的人,网友们争论的焦点是福利房该分给谁?如何回归其保障房属性,大家所担心的是福利房保障错位的现象,而这样的错位现象其实依然存在。

  网友“原来是小新”:我觉得人家单位集资建房,张导有权利购买,这是法律赋予的,为什么大家要指责他。这又不是廉租房。我只想说,人家富不代表人家就不能享受应有的权利。

  网友“默默春泥”:抛开其他各种道德论述,作为一个公民,这也是他应该享有的权利,我们不能因为其他附加在他身上的标签,就否决了他应该拥有的利益。至于他有没有钱,或者有钱还占便宜,恩,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二者应该分开谈,虽然我也觉得他应该不缺买房的钱吧。

  网友“暮成雪ovo”:有些人就会道德绑架。有钱的遇到事就得捐钱,人家享受一下正当的待遇有什么不对。

  3.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9万多人在现场,全球四十亿人通过电视观看。美、英、法、日、韩等外国媒体纷纷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予高度评价,称这是艺术之美的杰作,中华文化的缩影。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奠定了张艺谋在中国无人超越的地位!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北京奥运会是所有奥运会中最好的一届奥运会。在未来应该很少有人可以做到这种程度。这不光是我个人的看法,同时也是绝大部分媒体和国际奥委会的官员们的看法。

  网友“一匹行走在赛道上的野马”: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可以说是无法超越的盛典,老谋子有这样的杰作就足了!老谋子把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大国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实在敬佩!

  网友“华丽的无法直视”:重新回看了一下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虽然已经过去八年了,内心仍然被这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所震撼。

  网友“雨小朦_520”:开幕式庄严而且极具艺术成就----能现场看就好了。张艺谋干的漂亮。幸好斯皮尔伯格中途退出了,要不非得整成标准的幼稚夸张的美式大块头。

  4.电影

  张艺谋早期成功的作品很多,也广受影迷好评,2002年执导的影片《英雄》创下全球票房1.77亿美元,拉开了中国商业大片的帷幕,但转折发生在他惊艳执导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后声名鼎盛之时,接拍了疯狂刷人气炒作圈钱烂片《三枪拍案惊奇》,致口碑急转直下,迄今无法复原。

  网友“陈帅何”:张艺谋的《英雄》,拍得不咋地,却是中国电影迈入商业化运作的开山之作。

  网友“安安静静搬砖”:老谋子新片《长城》的演员阵容……除了三位好莱坞演员和专业演员,其他人最近几年参演的电影平均豆瓣评分不会超过6分。你能想象在斯皮尔伯格,诺兰,希区柯克这种大师的片子里出现某个网红,歌手或者三流花瓶吗?这对整个影片的氛围和节奏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从三枪开始老谋子算是低头了。

  网友“胡紫茶”:我不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尤其是电影人)骂张艺谋。在我看来,他至少干了三件很牛逼的事:1、拍《红高粱》,让中国电影走向国际;2、拍了《英雄》,有了国产大片的概念,让大量倒闭影院重新开了张,让无数中国导演、编剧有了饭辙,同时也养活了一帮其实也不怎么样的电影批评家。3、他拍了《活着》。

  5.感情生活

  张艺谋在感情上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与巩俐的一段情,但最终却没能走到一起,直到2013年传出”超生门“才被曝光已经再婚,并且育有3个孩子,再婚妻子比他小31岁,他的感情经历再度受人关注。经过梳理网友跟帖发现,对张艺谋的再婚妻子及其家庭生活抹黑的现象有存在,但大多数还是祝福的声音。

  网友“阳光在前方等我”:身处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感受,公众人物,难免有人会闹出各种各样的事,其实这些不重要,保护家人的态度,喜欢你的人,都看在眼里。什么都不重要,一家人幸福健康就好。

  网友“悠悠杨双”:陈婷虽然和张艺谋做了十几年的地下夫妻,但是最终还是合法夫妻,还是缴纳了罚款。

  网友“猪肉圆妈咪”:陈婷也不容易,做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想必也是经过大浪淘沙的。忍耐,付出,承受,有风光也有挨骂,也是不容易。

  6.张艺谋与张伟平决裂

  张伟平与张艺谋的合作,始于前者投资后者的黑色幽默喜剧作品《有话好好说》,影片最后亏损1800万元,1997年,由张伟平投资1000万元注册的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挂牌。从此,张艺谋电影开始进入商业时代。张艺谋接连拍了几部小制作包括《一个也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由于成本较小、反响较大,张艺谋为张伟平收回了在《有话好好说》中的亏损,二人关系走入蜜月期。但在2011年完成电影《金陵十三钗》后二人关系出现逆转,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形同陌路、火药味十足。张艺谋与张伟平这对黄金搭档因”分账不均“而决裂,令众多网友唏嘘不已。

  网友“小兵孙运凡”:再久的友情以及合作伙伴关系都经不起金钱的考验!要保持友情最好的办法是大家尽量不要利益捆绑,保持距离。

  网友“心绪杳难平”:老谋子的一系列被黑事件都是二张分手后,张伟平策划的,暗中使坏,搞黑社会那一套,张伟平太高看自己了,甚至威胁写《宿命张艺谋》的作者周晓枫。

  网友“是不知前往何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方式的创业集团,每当分家时总是会比同舟共济时更加血腥。不过这对当事人本身和中国电影都不是件好事。现在是两伤时期,谁赢了都是惨胜。

  五、结语

  张艺谋的商业电影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让他不仅在国内有着诸多拥趸,在西方观众和国际市场上也有着不错的口碑,加之其长期与各界媒体保持的良好关系,都为他奠定了不错的舆论基础。

  虽然“超生”事件中张艺谋遭到了舆论声讨,但其既有的正向舆论基础不会在短时间内被轻易瓦解,尤其是在“集资房”事件中,正面舆论几乎取得“压倒性胜利”,认为申请集资房是他应有的权利。从“超生门”中的声讨,到“集资房”中的力挺,不仅体现了主流媒体和网民智识对舆论的正向引导,更体现了张艺谋良好的舆论基础发挥作用。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张艺谋的一举一动都在媒体和网民的聚光灯下。无论是指导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获得“震撼心魄、波澜壮阔”的盛赞还是被卷入舆情事件中遭到网友的斥责,张艺谋都将继续用他的艺术成就来打动观众。而作为一位普通的观众,比起各色“花边”,我们更看重的也是其在艺术上的造诣。

自定内容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2-2022 四川通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